您的位置:首页 >首页栏目 > 企业 >

突破40℃!多地发布高温预警_今日关注

今天(16日)

北方今年来最强高温过程

将继续制造酷暑热浪


(资料图片)

局地最高气温超40℃

在南方,今起雨带有所北抬

江淮、江南一带迎新一轮降水过程

☀️高温热浪持续侵袭北方

多地气温冲上40℃

中央气象台16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。

预计,今天白天,华北东部、黄淮中东部及辽宁西部、内蒙古东南部和西部、甘肃西部、新疆东部等地有35℃以上的高温天气,其中,京津冀大部、河南东北部、山东中北部及辽宁西部、内蒙古东南部等地最高气温37~40℃,局地可达40℃以上,上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接近或达到历史同期极值。

北京、天津、河北等11省份将有持续性高温,多地今日发布高温预警:

河北省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:预计16日下午,除坝上、邯郸西部和东部沿海地区以外,全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~39℃,其中承德南部、唐山西部、廊坊、雄安新区、保定东部、沧州部分地区可达40℃以上。

天津市气象台将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红色预警信号:预计16日白天,天津中心城区最高气温将升至40℃。

北京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:预计16日至17日,北京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37~39℃。

山东省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:预计16日,鲁西北和鲁中地区36~39℃,局部可达40℃,南部沿海地区23~27℃,其他地区33~35℃。

中央气象台预计,周末,华北、黄淮高温范围缩减,高温的重心逐渐转移到内蒙古东南部、辽宁西部一带。沈阳17日迎来当地今年首个高温,并且后天高温依然在线,哈尔滨19日也将出现今年首个高温,火热的夏日感扑面而来。

��江南等地迎新一轮降雨

今年梅雨季即将到来

今天(16日)开始,南方主雨带将北移,江南等地雨水逐渐增多、增强,18日前后此轮降雨达到鼎盛,将有成片大到暴雨出现。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,18日前后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梅雨期。

中央气象台预计,今天,西藏东南部、四川东北部、重庆大部、河南南部、湖北大部、湖南北部、贵州东北部、广西北部和东南部、广东大部、福建东部和西北部、台湾岛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,其中,西藏东南部、贵州东北部、重庆东北部、湖北中部和西南部、广东东南部沿海等地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。

新闻多看点

NEWS MORE

如何知道自己中暑了?

中暑是在暑热天气、湿度大及无风环境中,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,汗腺功能衰竭和水、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疾病。包括先兆中暑、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。

先兆中暑:暴露于高温环境时,出现大汗、四肢无力、头晕眼花、耳鸣、口渴、头痛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动作不协调等伴或不伴体温升高。

轻症中暑:体温升至38摄氏度以上,出现皮肤灼热、面色潮红或脱水等症状。

重症中暑中,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,死亡率较高。

热射病又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。

劳力性热射病多发生在青壮年,因长时间暴露于高温、高湿、无风环境下出现极度疲劳、持续头痛、面色潮红或苍白、恶心、呕吐或晕倒,神志不清等,可伴有出汗或无汗,继而体温迅速升高,达40摄氏度以上,出现谵妄、嗜睡和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的表现。

非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城市老年体衰居民,一般发病较慢,刚开始症状不明显而容易被忽略,1至2天后症状加重,出现神志模糊、谵妄、昏迷等。体温升高可达40至42摄氏度,可有心衰、肾衰等表现。

中暑了怎么办?

先兆中暑、轻症中暑一般经现场救护后可以恢复正常,重度中暑要紧急拨打120送医院急救。先兆中暑、轻症中暑的现场救护具体如下:

迅速脱离高温、高湿、无风环境,转移至通风阴凉处,将患者平卧去除全身衣物。

快速降温:可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,扇风加快散热,或用毛巾包好的冰袋置于腋下、腹股沟等血管较丰富、散热快的部位等物理降温。

监测体温:每10分钟监测一次或持续监测体温。

快速补液:如中暑者清醒,可以喂其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,也可服用十滴水、藿香正气水等中药。

气道保护及氧疗:应将昏迷者头偏向一侧,清理口腔分泌物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有条件者可以吸氧,改善缺氧情况。

特别注意:对于中暑患者,一般药物降温无效,且对于热射病患者,解热镇痛药水杨酸制剂不仅无效,反而有害。重度中暑患者,应立即拨打120送医院急诊救治。

怎样预防中暑?

建议出行前关注天气信息,了解当天极端高温警报及安全提示。天气炎热时,尽量减少户外活动,避免在11时至15时暴露于阳光太久,或者在活动一段时间后,注意在阴凉的地方进行休息。

及时喝水补充水分,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。尽量少喝含糖或含酒精的饮料,这些饮料不但不解渴,反而会使身体丢失更多液体。可适当多饮用运动饮料或淡盐水。

与儿童一起旅行时,切勿将儿童留在停放的汽车内。离车时检查,确保所有人都下车。

本文来源: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合中国天气网、中央气象台、@中国天气、健康北京

标签:

图片新闻

精彩新闻